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新闻 > 正文

“中国医生”狂造假 800 多篇“材料学”论文

 作者:郭川 来源:今日科学 发布时间:2022/7/29 10:18:38 字体大小:

近日,剑桥晶体学数据中心 (CCDC)的结构数据库发现,近1000 个晶体数据结构条目(涉及810篇文章)涉嫌来自论文工厂,该机构已对这近 1000 个条目进行了标记。一位晶体学研究人员表示,这对该领域的影响可能很大。

图片来源:Retraction Watch

810篇文章,全部来自中国学者,目前,9 篇论文和 12 种晶体结构已被撤回

这些文章涉及单位包括但不限于同济大学,中南大学、青岛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汕头大学,济宁市精神病医院等,其中绝大部分由医院的医生参与

这样的时间跨度、论文数量和波及范围,真是「震惊我全家」,并且竟然可以戏耍期刊和审稿人长达 8 年之久。

8 年如一日地造假,让医生搭上生物材料的快车

这些问题论文的曝光得益于一篇发布在预印本平台上的题为《Better Living through Coordination Chemistry: A descriptive study of a prolific papermill that combines crystallography and medicine》的研究论文。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描述了一种将「金属有机框架」或者「配位聚合物」与医学结合在一起进行论文造假的套路。

如果大家对这两个名词不太了解,那咱们不妨换个说法,造假论文大都属于「生物材料」方向。看到这 4 个大字,懂的都懂,无需多言。

此前,材料学博士大量涌入医院,加速了医院科研岗内卷的问题就引起舆论的关注。

不少医院的科研岗在招聘时,往往不需要应聘者具有临床背景,反而更青睐那些研究背景涉及生物材料,纳米材料领域的相关人才。

图片来源: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原因无他,唯发文快尔。

近些年来,不少医院都在生物材料方向上发表了不错的科研论文:2021 年,蚌埠医学院就凭借材料学相关领域的研究首次登顶《Science》。该论文报道了一种具有三维交叉结构的硅酸铝盐分子筛 ZEO-1,其在大分子催化、吸附分离和药物缓释等多个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图片来源:Science

同年,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放射科主任居胜红教授团队报道了一种用于肿瘤微环境解锁的肿瘤协同治疗的有机硅,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科研成果大丰收的同时,论文工厂也盯上了这块肥肉,「生物材料」也成为了论文工厂的财富密码。

2020 年,知名撤稿观察网站 Retraction Watch 活跃撰稿人,前斯坦福大学助理研究员 Elisabeth Bik 曝光了400多篇可能来自论文工厂的造假论文。

Bik 总结了问题论文的特点,发现它们都具有十分雷同的标题结构:论文题目 = 生物分子 + 动词 + 细胞过程 + 癌症类型/细胞类型 + 介词 + 动词 + 生物分子。

图源:Bik 本人的博客 scienceintegritydigest.com

翻译成中文句式就是:生物因子 A通过改变生物因子 B从而影响了细胞 C 中的细胞代谢过程。

这回被扒出的 800 多篇论文也逃不开这个套路,只是「旧瓶装新酒」,把标题最前头的生物分子变成了 XX 材料罢了。

比如这篇题为《Crystal structure of a Mn(II)-based complex and application of its nanoparticles for treatment activity on peri-implantitis by reducing inflammatory responses》的文章(已撤稿)。其标题翻译过来就是:「Mn(II) 基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及配合物纳米颗粒通过减少炎症反应以改善种植体周围炎治疗效果的应用」,是不是和上面那个结构大差不差?

图片来源:论文截图

由于涉嫌造假的文章太多,限于篇幅,学霸君就不再一一展示,大家可以在后台回复「造假论文2022」获取完整的论文列表。

在这篇预印本论文中,作者总结了这些论文的发表时间,发现这类论文最迟在 2015 年就已经存在,只是那个时候的发文量还很少,只有两篇,随后迎来了缓慢的增长,最后在 2020 年迎来了井喷,每年都会有 200 多篇这样的文章被制造出来,并发表。

图片来源:论文截图

对此作者猜测,一开始可能只是材料学的科研狗帮助自己的朋友捉刀代笔,或者只是日常科研生活的兼职,所以产量不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小规模的产业越做越大,可能有了更多的材料人加入,形成了一条生产线。

这里学霸君推测,2020 年后问题论文井喷的的现象也好解释,新冠疫情让不少科研狗「赋闲在家」,不就有空了挣钱了嘛~

无中生有,生造近 1000 个晶体结构

搞科研不容易,一年造出来 200 多篇论文,等于不到两天搞一篇,这点时间,纯打字都不一定来得及。

但是论文工厂就是这么牛!这其中的奥妙大家可能也想到了,那就是无中生有!

这些论文大都要涉及到生物材料的晶体结构,论文中晶体结构的数据一般会上传到剑桥晶体学数据中心(CCDC, Cambridge Crystallographic Data Centre)的数据库中。

根据 Retraction Watch 的报道,剑桥晶体学数据中心发现近 1000 个晶体数据结构条目与被确定为论文工厂制造的文章相关,说明白点,可能晶体结构不是真的。

图片来源:CCDC

而且,这些文章中有不少晶体结构都是同一个人测定的——数据库中的 118 个结构都归功于Meng Qinghua (Hong Zhou University),还有134个结构归功于Haitao Yuan(Bohai University),实在很难想象,天南海北的医生们,都会找这两位服务。

相比于传统造假的,图片重复,拼接等一眼假,虚构的晶体结构加一堆符合假设的结果,审稿人能靠自己的火眼金睛看出啥呢?

图片来源:撤稿论文

更何况,很多时候通过特刊征稿操作一下,自己审自己也是有可能的。

牛头不对马嘴,宫颈癌文章用视力研究大鼠模型

那这些文章是怎么被发现造假的呢?

毕竟是论文工厂批量生产,百密一疏,总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

前面那篇预印本文章就列举了几个案例,着实让人大跌眼镜。

比如下面这篇发表在期刊 Arab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上的题为《Cervical cancer treatment of Co(II) coordination polymer through miR-9-5p-regulated BRCA1-OCT1-GADD45 pathways》的论文,从标题上看,我们很容易可以知道这是一篇研究配位聚合物对宫颈癌影响的文章。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但是在材料方法中,大鼠模型又是遵守关于在眼科和视力研究中使用动物的声明进行构建。

这妥妥的牛头不对马嘴啊,或许这文章本来是为眼科医生量身定做的,但是最后兜售给了妇产科的医生,然后又修修改改的过程中,把一些细节遗忘了,最终闹了这些笑话。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根据 5 月份发布在其网站上的通知,剑桥晶体学数据中心 (CCDC) 在其数据库中添加了 992 个结构的注释。

声明指出:

在 2022 年对一家论文制造厂的研究之后,目前正在审查该结构 https://doi.org/10.21203/rs.3.rs-1537438/v1。

该论文制造厂的描述于 4 月作为预印本发表,其中确定了 2021 年 12 月至 2022 年 1 月期间 PubPeer 上的评论者标记的 648 篇晶体学论文,以及不提供 DOI 的期刊中的另外 162 篇论文。9 篇论文和 12 种晶体结构已被撤回。

在预印本的摘要中,David Bimler 写道:

在这里,我们建议从 2015 年到 2022 年期间,在晶体学和外来化学期刊上至少有 800 篇出版物是一个多产的论文制造厂的工作,该论文制造厂专门研究虚构的金属有机框架及其完全发明的治疗应用。该论文制造厂的特点是回收图像,以及方法部分的奇怪措辞,但其最明显的标志出现在参考部分,并引用了来自偏远科学领域的不相关研究。

预印本在期刊上被标记为“正在修订”,其编辑在同行评审后建议进行重大修订。

论文中的晶体结构(有时不止一篇)被存放在 CCDC 的剑桥结构数据库中,其网站将其描述为“世界上小分子有机和金属有机晶体结构的存储库”,“超过一百万条结构目录来自 X 射线和中子衍射分析的结构。

根据其声明,CCDC 目前仅在与条目相关的科学文章已被撤回的情况下才会从 CSD 撤回数据。在数据库中近 120 万条条目中,有 400 条与相关论文一起被撤回。

以下是撤稿的一个例子:

我们,Inorganic and Nano-Metal Chemistry杂志的编辑和出版商,撤回了以下文章:

Zhao-Jiang Fu et al. – 2020 ‘Crystal structure of a Mn(II)-based complex and application of its nanoparticles for treatment activity on peri-implantitis by reducing inflammatory responses’, 50/11. DOI: 10.1080/24701556.2020.1737818

自出版以来,作者对文章中提供的数据的可靠性提出了重大担忧。由于编辑和出版商也担心报告结果的完整性,各方已同意撤稿,以确保学术记录的更正。

我们在决策过程中了解了我们的出版道德和诚信政策以及 COPE 关于撤稿的指南。

撤回的文章将保持在线以维护学术记录,但将在每一页上以数字水印标记为“已撤回”。

最后,Retraction编辑部附上部分文章的列表(文章全部由中国学者发表,另外由于时间匆忙,可能会有少量文章重复

综合来源:iNature前沿、微信号生物学霸等

 

信源地址:/htmlnews/2022/7/43899.shtm          
分享1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